真菌性食管炎

2008-12-24 14:37:33 来源:

  目的 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,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,提高对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水平。方法 将1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、胃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,找出三者之间的关联,对患者作出早期明确诊断。结果 临床表现与胃镜结果不成正相关,胃镜与病理成正相关。结论 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高,临床症状不典型,强调胃镜检查在真菌性食管炎诊断中的重要作用。

  关键词 真菌性食管炎 临床表现 胃镜 病理

  真菌性食管炎易发生在应用抗生素、免疫抑制剂、放化疗的患者。AIDS、糖尿病、营养不良及老年人易患病。近年来不正规使用抗生素,真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,需要注意的真菌性食管炎与食管癌关系密切,应引起更多的关注。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~2004年8月经胃镜、食管涂片、病理确诊为真菌性食管炎的128例病例进行分析,现总结报告如下。

  1 资料与方法

  1.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1月~2004年8月经电子胃镜检查的14388例患者共检出的128例真菌性食管炎患者,其中男52例,女76例,年龄分布≥60岁47例,50~59岁29例,40~49岁28例,30~39岁12例,20~29岁10例,<20岁2例。

  1.2 方法

  1.2.1 材料 胃镜\:OlympusXQ-240型电子胃镜,采用五槽清洗消毒法彻底消毒内镜;取病变处细胞刷涂片送检;病变处活检钳取标本送病理科检查。

  1.2.2 结果判断 (1)症状分级\:无食管症状;轻度\:胸骨后不适、异物感。重度\:吞咽疼痛、吞咽不畅、吞咽困难等。(2)胃镜诊断标准\:分为4级\:1级少量隆起白斑,直径小于2mm,伴充血,无水肿或溃疡。2级多个隆起白斑,直径大于2mm,伴充血,无水肿或溃疡。3级融合的线状或结节状隆起斑块,伴充血和溃疡。4级为3级表现加粘膜变脆,有时伴管腔狭窄。

  1.2.3 涂片及病理 涂片快速检查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和孢子。病理切片可见真菌分布于实质细胞内,根据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分为轻、中、重3级。

  1.3 统计学方法 列联表χ 2 检验

  2 结果

  2.1 症状与胃镜结果对照 真菌性食管炎发病率较高,占胃镜检查数的0.89%,较以往报道(0.7%)明显升高,特别是无症状患者占检出率的45.31%,如不行胃镜检查容易漏诊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但症状的轻重与胃镜表现不成正比,(P<0.05)。其中1例无食管症状,但胃镜下表现为4级,粘膜糜烂、粗糙,增生明显,活检示重度不典型增生。

  2.2 胃镜结果与病理分级对照 真菌性食管炎胃镜下表现的轻重与病理结果相一致(P<0.05),见表2。胃镜下表现较轻的炎症在病理上炎性细胞浸 润较轻,胃镜下表现3~4级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,且出现不同程度地异形细胞增生甚至癌变。

  3 讨论

  真菌性食管炎多由念珠菌感染引起,念珠菌在食管内为机会致病菌,多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生长,但是也有手术后短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性食管炎的报道。随着大批基层医院改制,特别是众多私营诊所素质相对低下,片面追求经济效益,滥用甚至错用抗生素现象严重。消化专科抗Hp规范化治疗已很普及,但本组患者中10例因长期口服庆大霉素“治疗Hp”而致真菌性食管炎,且Hp并未根除。因此,加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  真菌性食管炎症状多不典型,主要表现为吞咽疼痛,吞咽不畅,胸骨后不适及烧灼感,咽部不适,病程呈慢性经过。其中无食管症状约占45.3%,很少在胃镜检查前考虑诊断,多在胃镜检查中发现,镜下主要表现为隆起白斑、粘膜充血、糜烂、溃疡,粗糙、变脆、糜烂甚至溃疡形成,严重者出现增生及管腔狭窄。病变以中下段严重,很少累及齿状线。食管涂片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真菌菌丝和孢子,特别是菌丝的存在表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,意义较大,可明确诊断,如只检到少量孢子应结合镜下表现及病理学检查,可能为口腔的路过菌。病理学检查见真菌分布于实质细胞内,病变组织中广布成簇的菌丝和孢子,呈多发性脓肿,肉眼有时难与糜烂性结核及转移癌区别,显微镜下呈急性炎症反应,有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微脓肿。严重病例可出现细胞的异形增生及恶变。

  真菌性食管炎症状不典型,早期诊断困难,部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,而且抗真菌药物副作用较大,鉴于其与食管贲门癌关系密切,更应引起广泛关注。电子胃镜检查结合涂片、病理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食管炎的最准确的手段,长期应用抗生素、免疫抑制剂的患者,糖尿病、营养不良等病人应想到真菌性食管炎的可能,必要时行胃镜检查。

 

3333
3334
更多>
更多>
杨宏杰

杨宏杰 主任医师

上海岳阳医院

擅长:擅长治疗糖尿病、甲亢、肥胖、代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。

立即咨询